原理分析
1.冒泡排序:
交换排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元素的两两比较,判断是否符合要求,如过不符合就交换位置来达到排序的目的。冒泡排序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在交换过程中,类似水冒泡,小(大)的元素经过不断的交换由水底慢慢的浮到水的顶端。
冒泡排序的思想就是利用的比较交换,利用循环将第 i 小或者大的元素归位,归位操作利用的是对 n 个元素中相邻的两个进行比较,如果顺序正确就不交换,如果顺序错误就进行位置的交换。通过重复的循环访问数组,直到没有可以交换的元素,那么整个排序就已经完成了。
冒泡排序性能分析:
1.空间效率:仅使用常数个辅助单元,空间复杂度为Ο(1)。
2.时间效率:最坏情况与平均情况均为Ο(n²)。
2.快速排序:
快速排序使用分治法(Divide and conquer)策略来把一个串行(list)分为两个子串行(sub-lists)。
快速排序又是一种分而治之思想在排序算法上的典型应用。本质上来看,快速排序应该算是在冒泡排序基础上的递归分治法。
实现步骤:
1.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,称为 “基准”(pivot);
2.重新排序数列,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,所有元 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 后面(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)。在这个 分区退出之后,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。这个称为分区操 作;
3.递归地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;
快速排序的最坏运行情况是 O(n²),比如说顺序数列的快排。但它的平摊期望时间是 O(nlogn),且 O(nlogn) 记号中隐含的常数因子很小,比复杂度稳定等于 O(nlogn) 的归并排序要小很多。所以,对绝大多数顺序性较弱的随机数列而言,快速排序总是优于归并排序。
效率对比
生成了一万个随机数后利用两种排序法的时间对比
快速排序算法:
冒泡排序算法:
完整代码实现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
| #include <stdio.h> #include <stdlib.h> #include <sys/time.h>
void swap(int *a,int *b){ int t; t=*a; *a=*b; *b=t; }
void Quicksort(int *a,int left,int right){ if(left>=right) return; int pivot = a[right]; int m=left,n=right-1; while(m<n){ while(a[m] < pivot && m<n) m++; while(a[n] >= pivot && m<n) n--; swap(&a[m], &a[n]); } if(a[m]>=a[right]) swap(&a[m], &a[right]); else m++; if(m) Quicksort(a, left, m - 1); Quicksort(a, m + 1, right);
}
void Quick_Sort(int *a,int n){ Quicksort(a,0,n-1); }
void Bubble_Sort(int *a,int n){ int i ,p ; int flag = 0; for(p=n-1;p>=0;p--){ for(i=0;i<p;i++){ if(a[i] > a[i+1]){ swap(&a[i],&a[i+1]); flag = 1; } } if(flag == 0) break; } }
int main() { struct timeval start, end; gettimeofday(&start, NULL); int L[10000]; int i; for(i=0;i<10000;i++){ L[i] = rand(); } Bubble_Sort(L,10000); printf("the bubble complete in "); gettimeofday(&end, NULL); long elapsed = (end.tv_sec - start.tv_sec)*1000000.0 + end.tv_usec - start.tv_usec; printf("%.ld ms elapsed\n", elapsed); return 0; }
|
结论
快速排序算法在运行时间上明显少于冒泡排序算法运行时间。